2023年9月18日下午,第八期“新聞傳播學·國所論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舉行。本期論壇以“國家重大活動電視直播‘全流程+關鍵語’”為題,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黨委書記、常務副召集人、高級記者許強主講。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胡正榮教授主持了論壇。新聞所全體人員參加了論壇。

第八期“新聞傳播學·國所論壇”現場
許強在開場中回顧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內容,重提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的要求。結合自身工作實踐,他認為,首先作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媒體人尤其要力爭做好國家重大事件的呈現,如典禮式直播等關鍵節點的呈現。其次,作為時代風云的記錄者,媒體人要及時聚焦當下熱點,把握時代脈搏,回應人民關切。第三,作為文明進步的推動者,媒體人應通過新聞作品,潤物無聲地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最后,作為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媒體人加強輿論監督,要致力于推動問題的解決。
圍繞國家重大典禮活動的電視直播,許強指出,現場直播作為電視行業各種業務類型中的“天花板”,需要做到即時拍攝、即時剪輯、即時放映的同步協調,這涉及到多層級調度操作、多系統并聯的鏡頭切換組合,是對“思想+藝術+技術”維度的多重考驗。典禮直播是一項需要理念、激情、行動的事業。其取得成功的關鍵,離不開總導演、總攝影、策劃團隊、音樂團隊、鏡頭腳本團隊等的密切配合??倲z影需深入思考創作經典,直播導演則需全面把握總體構思、熟知全部機位作用、多點機位鏡頭設計、直播現場應變能力,分系統導演還需呈現系統特色,考慮整體需要,而總協調人作為溝通崗位同樣不可或缺,共同做好節目策劃、藝術呈現、應對突發、決斷取舍和統籌協調。

許強分享現場
紅線意識、安全意識、紀律意識,是許強在媒體實踐過程所強調的重中之重。他總結出多種工作思路:一是思想層面,強化站位意識與使命情懷,將“書寫中國歷史”作為媒體工作者的崇高信仰與職責道義。二是行動層面,注重功夫下在前面,做好現場踩點工作,充分挖掘新聞現場的諸多要素,思考如何運用這些要素實現直播呈現。三是方法層面,運用“洋蔥工作法”,隨著策劃、預演一層一層剝洋蔥般拆解全流程的各環節,化整為零將整個直播分拆成多個既有聯系又有區隔的篇章段落,充分考量現場直播的韻律與節奏、技術需求、呈現難點、背景與評論,主動勾連受眾、協調各方事宜。
談及分腳本鏡頭、機位設置、直播預案等具體業務場景,許強生動細致地介紹了重大活動電視直播不同環節中的要點事項。他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的直播為例,呈現了設計分鏡頭的流程細節,如對于拍攝角度、位置方向、主體景別、時間停留、呈現效果等的考量。具體而言,以機位設置為例,要綜合運用定點機位、游動機位、高點機位、特殊機位等,有效把握住關鍵鏡頭,反復進行分析與測試。力爭讓每個鏡頭都有準備、有設計、有備份的直播預案,凝結著新聞工作者對于安全穩定、視角獨特、特點突出的更高追求。同時,許強還分享了AIGC有望賦能電視直播的思考與展望。

胡正榮對主旨演講內容進行回應
主旨演講結束后,胡正榮再次對許強蒞臨“國所論壇”表示感謝。他在回應中表示,學習一線媒體實踐經驗的過程,也是深化理解新聞生產內核的過程。我國主流新聞媒體不斷優化生產流程、精細生產環節、提高生產標準,是其在思想、藝術、技術層面主動進步、力爭創新的生動體現。同時,新聞業務一線工作也啟發著新聞傳播的理論研究。新聞傳播研究者只有緊密貼合于鮮活實踐,才能把學術研究扎根在祖國大地上。本次論壇所呈現的內容與觀點都頗具價值,可供持續深入探討。
與會人員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交流討論。
?。▓D/文閆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