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將會是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重要而關鍵的一年。新聞傳播學學術研究也應該與時代同行,既要圍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論斷和戰略任務,努力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又要緊扣國家戰略,聚焦傳媒新發展階段,貫徹傳媒新發展理念,構建傳媒新發展格局。因此,展望2022年中國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學術研究以及話語體系構建等就成了重中之重的任務。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三大體系”,這是新聞傳播學創新發展的當務之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宣傳思想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論述,特別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都是我們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新聞學“三大體系”的根本遵循,是我們研究的基本范式,是我們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我們“三大體系”的基本框架。同時,我國如火如荼的傳播活動和媒體實踐,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傳播格局的變化為中國特色新聞學“三大體系”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滋養。
中國特色新聞學學科體系需要重構、學術體系需要重組、話語體系需要重塑。實現這“三重”的根本原則是基礎性、前沿性和開放性。
基礎性體現在我們要大力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聞學中的指導與運用。具體表現在加大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中國共產黨新聞傳播歷史研究、中國特色新聞學理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新聞傳播實踐研究以及中華優秀傳播思想與歷史研究等。
前沿性體現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變了新聞傳播學學科體系底層的邏輯,我們必須加快和加深對新聞傳播新問題的基礎研究,以期構建有別于工業時代的新時代新聞傳播學學科體系。具體表現在數字傳播理論與歷史、傳播媒體與國家治理、國際傳播、媒體融合與全媒體建設、數字文娛、平臺生態與治理等方面研究。
開放性表現在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聞傳播學“三大體系”更需要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創造出融通中外的學科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向世界的新聞傳播學貢獻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通過學術交流與互動,增強學術自信,提升學術影響力。在學術互動和文明互鑒中豐富我們的學科體系,努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新聞傳播學學科力量。
【學者簡介】胡正榮,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