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全面總結了黨百年奮斗的寶貴歷史經驗,《決議》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必須堅決維護黨的核心和黨中央權威,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這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最寶貴的經驗。黨的領導,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運所系。要把黨的領導落到基層一線,就必須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認真梳理我黨基層組織發展歷程,深入學習把握我黨應對基層組織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和挑戰的經驗及教訓,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提高能力本領,對我們加強新時代基層組織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支部建在連上”的形成歷史
從黨的歷史上來看,“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制度,有其自身孕育、形成并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黨小組”是我黨最早的基層組織。1922年,中國共產黨制定的第一個黨章明確規定,各農村各工廠各鐵路各礦山各民兵營各學校等機關及附近,凡有黨員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組(指黨小組)。
“黨支部”首次提出的時間和場所。1925年,黨的四大第一次將黨的基層組織由黨的“小組”改為黨的“支部”,強調支部的工作“不能僅限于教育黨員,吸收黨員”,而且要時常利用機會“去宣傳工人群眾,促成他們階級的自覺”。
“黨支部”早期功能定位:1926年中共中央針對部分地區支部會議難以正常開展的情況,適時提出“黨的一切工作歸支部”的口號。1927年6月1日,中央政治局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進一步指出“支部是黨與群眾直接發生關系的組織”,第一次在黨章中將支部單列為一章,并對支部的職責和任務作出了新的規定,提出了支部的六項任務。
“支部建在連上”首次提出的時間和場所。1927年9月,毛澤東同志從秋收起義的失敗中認識到:抓部隊必須抓住士兵,抓住士兵則必須抓好基層。從連隊開始,形成連有支部,排有小組,班有黨員,要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必須將黨組織建設的重心下移。于是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進行改編,首次提出“支部建在連上”,使軍隊黨的建設形成了“連支部、營委、團委、軍委”四級黨的領導機關,這就在部隊建起嚴整的黨組織體系,為黨全面建設和掌握部隊提供了可靠組織保證,這是“三灣改編”的重要成果。
“支部建在連上”正式成為黨的制度的時間和場所。1929年12月,針對當時紅軍內部兩種思想的斗爭,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古田會議上,一致通過了毛澤東代表前委起草的約3萬余字的8個決議案,總稱《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古田會議決議提出:“每連建設一個支部,每班建設一個小組,這是紅軍中黨的組織的重要原則之一?!惫盘飼h相比于三灣改編的重要意義在于不僅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制度化,而且進一步認識到:除了加強組織建設以外,還需要抓好支部思想建設來進一步鞏固“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即“思想建黨、政治建軍”。
古田會議決議詳細闡述了黨支部建設內容。這次會議除了以黨內制度形式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還對紅軍如何開展支部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在組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黨組織要把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相結合,委員之間保持實質上的一致;上級黨組織決議要迅速傳達到下級組織和黨員中去,下級須詳盡討論,拿出執行辦法;支委會每月規定支部大會及小組會討論的材料和會期,黨內發揚民主須盡量發表意見、弄清是非,形成“反映無產階級之積極活潑的爽快的精神”,但須堅持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反對極端民主化和非組織觀念等等。
古田會議決議詳細分析了黨支部建設中遇到的“黨員開會沒有興趣”的問題。一是“不明白會議的意義”;二是“決議案決議了不執行,或對上級請求事項很久,得不到答復,因此,減少討論的興趣”;三是“負責人事前沒有很好的準備,不準備議事日程,對問題的內容及環境不明了,問題應怎樣解決也沒有準備一點意見”;四是“主席輕易停止黨員發言,發言偶出題外,便馬上禁止他,他便只坐不做聲了,如發言有錯處,除停止外,還譏笑他”;五是“封建式的會場秩序,死板無活氣,到會如坐獄”。
古田會議決議提出了“黨員開會沒有興趣”的解決辦法。古田會議決議從大到小、事無巨細地提出了七項便于操作的糾正方法:一是“會議要政治化實際化”;二是“要把會議的政治意義時常對同志們提醒,尤其新黨員及工作不積極的黨員”;三是“決議不要輕易,一成決議,就要堅決執行”;四是“上級機關要快些答復下級機關的問題,不要拖延太長,失了熱氣”;五是“負責人要事先準備議事日程。議事日程要具體化,對問題的內容和環境先要調查清楚,并對于怎樣解決先要想一想”;六是“書記對指導會議要采用很好的技術,要引導群眾的討論潮流奔赴到某一問題。但有重要意義的超出題外的發展,不但不要大殺風景地去喝止他,而且,要珍重地捉住這一發展的要點,介紹給大家,成立新的議題,這樣會議才有興趣,問題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同時會議也才能實現真正的教育意義”;七是“廢止封建的會場秩序,共產黨的會場要是反映無產階級之積極的活潑的爽快的精神,把這些做成秩序”。這些方法和經驗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的黨員干部,特別是支部書記要認真學習研究掌握。
二、“支部建在連上”的意義
正是“支部建在連上”這一組織制度,極大地增強了人民軍隊的戰斗力和向心力。毛澤東同志曾說,“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爸Р拷ㄔ谶B上”的制度設計意義重大。
一是體現在美軍教材的肯定。在美軍教材《軍人的政治教育》中強調:“在戰爭中從未發現一支健全的共產黨軍隊陷入解體。不管這支軍隊如何遭到慘敗,損失如何嚴重,或者近期根本看不到勝利的前景,他們總能從暫時的失敗中恢復過來?!?/p>
二是體現在國民黨走向失敗。正是由于不重視基層組織建設以及在軍隊中沒有堅強的黨組織,國民黨最終走向了失敗。1938年冬至1939年春,一份針對國民黨147個部隊單位(以師為單位)的調查顯示:有30%的士兵竟然不知道有國民黨,52%的士兵不知道三民主義。到1946年,一則材料顯示國民黨已變成了這樣一種局面:“上層有黨,下層無黨;城市有黨,鄉村無黨;沿海有黨,內地無黨?!?/p>
三是體現在黨支部的強大功能作用。毛澤東同志曾說,黨的建設是黨克敵制勝的一大法寶,這個法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黨的支部建設。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
三、貫徹落實新時代黨支部建設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重提“支部建在連上”組織原則,要求全黨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優良傳統,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推動全黨形成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良好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支部建在連上”給予高度肯定。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談軍隊思想政治建設工作時指出:“在我軍初創時期,就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三灣改編的最大成果就是在工農革命軍中健全黨的組織,把支部建在連上?!?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昆明部隊時指出:“要堅持扭住黨的組織抓基層,落實好‘支部建在連上’這一重要原則和制度,增強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強化管黨員、管干部的職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018年9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了適應新時代黨的支部建設的新要求,進一步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優良傳統和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實踐相結合,適時制定并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為新時代黨支部建設提供了具體遵循。
社科院高度重視支部建設工作。2018年,社科院黨組出臺《中國社會科學院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了幾個重點:一是黨支部書記原則上由本部門黨員主要負責人擔任;二是社科院基層黨支部要突出政治功能,促進中心任務完成,要緊緊圍繞本部門中心任務開展黨支部工作,找準黨支部建設與業務工作的結合點;三是要嚴把本部門開展的各項科研活動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2022院年度工作會上,院黨組明確要求“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把嚴的要求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將黨的建設融入科研等各項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以高質量黨建促進高質量科研”。
新聞所貫徹落實支部建設的舉措。在2022新聞所年度工作會上,新聞所黨委提出了加強支部建設的工作安排,以支部換屆為契機,推進黨建與科研業務的深度融合,努力爭創“院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黨支部創新案例”。
一是加強支部架構調整。按照中央《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精神和院黨組《中國社會科學院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方案》,根據新聞所各研究室黨員實際情況,所黨委研究決定,撤銷原來的在職行政編輯支部和科研支部,新成立五個在職支部,第一支部由新聞學研究室與辦公室組成,第二支部由傳播學研究室與科研處組成,第三支部由應用新聞學研究室、網絡學研究室和輿論學研究室組成,第四支部由數字媒體研究室組成,第五支部由編輯室組成,一個離退休支部不變。所領導編入各支部。
二是加強青年黨員骨干培養。經過充分醞釀,所黨委研究決定委托了每個支部的換屆負責人,這次委托的負責人有三位80后、一位70后、一位60后,充分信任青年黨員骨干,給青年黨員骨干壓擔子,培養年輕干部,各支委中也吸收了90后黨員,讓年輕黨員多鍛煉成長,將黨的工作傳統傳承下去。
三是加強政治思想引領。中國社會科學院是馬克思主義的堅強陣地,基層黨支部必須加強政治思想的引領與教育,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開展科研工作。要求各委托負責同志組織廣大黨員認真學習《黨章》、《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全面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方案》,組織好支部的選舉工作,做好支部的建設工作,希望廣大黨員選出有能力、有擔當的支部書記和支部委員,開創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新思路,努力爭創“院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黨支部創新案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黨委書記方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