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背景
隨著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就業市場供大于求,大量年輕人因找不到工作,而流入了輕體力勞動市場;而對于部分打工人,工作不僅是解決物質貧困的鑰匙,本身呈現出的意義貧困也成為阻礙其職業可持續的絆腳石。數字經濟的發展為青年就業提供了突破口,互聯網平臺及數字工具為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與資源,使得部分青年開始脫離傳統工作場域,轉向網絡平臺就業的蓄水池?;ヂ摼W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時空邊界,延伸了工作場域,以彈性和靈活的工作方式吸引了大批工作者。同時,網絡平臺的發展強調了去中心化屬性,打破了傳統職場中的層級化架構,靈活的組織形式也為青年群體提供了工作機會與資源。一般來說,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工作的群體被稱作“靈工群體”,即靈活就業,也有被稱作“數字靈工”。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了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研究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部勞動力交易的三分之一將以數字平臺為中介。全球范圍內通過平臺找到工作的人估計超過7000萬。受惠于在線人才平臺的人數將達到5.4億。多達2.3億的人可以通過平臺更快地找到新工作,從而縮短失業時間;2億不活躍的或者兼職工作的人員可以通過自由職業平臺獲得額外的工作機會。多達6000萬人可以找到更適合其技能或者偏好的工作。
根據平臺性質差異,本研究的靈活就業群體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依托于獨立外包的平臺工作的靈工。即平臺把固定資本、維護資本、培訓和勞動力外包出去,通過自身的資源撬動外部資源實現效率最優化,雇主通過在平臺上發布工作或者任務找尋臨時的雇員,比如平面設計師、P圖師、攝影師等。工作具有地理鄰近性、碎片化、臨時性等特點;二是依托社交平臺的工作的靈工,他們主要生產文化創意內容和服務,從事領域涉及文化教育、游戲、時尚、網絡文學等行業,其工作是通過一技之長生產優質創意內容,既獲得收益,也實現了自我價值。比如自媒體創作者、網絡作家、短視頻博主、互聯網營銷師等。工作具有地理脫嵌、自主性、高自我認同等特點。
在前期調研中,我們發現即便有工作的青年人,也會借助平臺承接其他的副業,而部分年輕人在副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能夠反哺主業甚至生活時,他們會辭掉主業,專職通過平臺工作。而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數字平臺的工作讓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的邊界逐漸融合,也讓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和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對話。那么,靈活就業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有什么特點?數字技術如何為他們的工作創造便利?他們是否在進行靈活工作的同時找到了自我認同?作為一種新興的工作,與傳統工作相比,它的職業內涵是否存在可持續性?帶著這些疑問,中國社科院新聞傳播研究所牛天老師團隊前往浙江杭州、安吉DNA數字游民社區、嘉善等地進行了田野調查。
一站式的資源聚合:激活“附近”的靈工
“我利用業余時間在附近找到合適的兼職”
“工作日上班,周末打個靈工”或許成為當今年輕人工作潮流。數字平臺激活了青年人“附近的工作”。嘉善零工小程序依托微信,讓青年人實現了周末也可以打一份靈工的可能。搜索“嘉善零工”,打開頁面后,通過首頁推薦就可以搜索篩選離自己近的工作?!白畲蟊憷褪枪ぷ鲘徫豢梢愿鶕易约鹤〉牡胤竭x擇,很多工作在待遇還可以的情況下,還可以包兩頓飯?!保ㄐ±?,大學生)小李通過小程序的推薦,在周末時間找到了兼職,這不僅讓給補貼了學費,還得到了社會實踐的鍛煉機會。學平面設計的徐可畢業后回到了老家,通過小程序找到了兼職——在影音店P圖。他通過兼職每月可以多賺兩三千,加上主職的六千左右的收入,總收入可以達到將近一萬塊錢。這在當地來說,已經算是可觀的收入了。不同的靈工體驗豐富了青年人的業余生活并積累了一些積蓄,也讓他成為了有成就感的斜杠青年。
這種獨立外包型的平臺靈工小程序也為雇主和工作需求搭建了數字基礎,它不僅直接鏈接了勞動市場上的供求關系,也賦能了人們的閑暇時間,激活了附近的勞動場域,是一種匯聚勞動力供求的數字工具。其中,平臺上的大部分工作具有地理束縛性,即在特定的地點完成工作,也正是因為地理束縛的特質激活了地理鄰近性的工作需求將賦閑的勞動力整合起來,青年人打開了閑暇時間新方式,開啟了斜杠靈工生涯。
一個可信賴有保障的線上工作是年輕人最大的顧慮?!笆遣皇怯醒航鸷涂坼X風險”“是不是會即時結算”“會不會有保險”是青年人對于平臺工作的疑慮。嘉善零工小程序中綁定了微工卡,靈工的每一個環節,包括線上簽約,上工打卡,下班后工資的實時到賬。不同于傳統的招工信息網站,用工企業在平臺發布職位信息并招聘成功后,都需要預先存一筆工資款,用于靈工者報酬的實時發放,“我覺得對我來說最重要一點就是不用自己先墊付錢,有的崗位是老板怕你跑了,先讓你押金,做的好才有錢拿,這樣的風險太大了,而且平臺上提現工資到賬比較快,這是我感覺比較滿意的,因為這讓本來就充滿不確定的工作有了即時兌現的可能?!保ㄐ±?,大學生)微工卡工具箱還為靈工提供一份日結保險,保鮮期為一天,精準匹配靈工的保障問題。這種打卡、日結、保障一站式服務成為青年人工作的安心丸,讓更多青年人愿意嘗試并接受“打靈工、做兼職”這種工作方式。
就業形勢困難和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讓很多年輕人返鄉工作。嘉善隸屬浙江省嘉興市,處于上海和杭州之間,交通便捷,這里的自然風光秀麗,房價低廉,生活節奏緩慢,而近幾年的新興產業持續擴大。2022年全縣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30.9%、16.7%、23.4%和24.0%,增速均居全市前列。新產品快速增長,202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26.2%,新產品產值率69.0%。這些都成為年輕人返鄉工作的重要因素。嘉善零工小程序的勾連了數字經濟下新型產業的崗位需求和勞動力持續增長的關系,這也得益于當地政府的扶持。人社部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借助第三方運營,打造了嘉善用功平臺,對用工、務工、保障進行全程的監督管理。嘉善零工小程序目前累計入駐企業達到400多家,其中最近開始試點的西塘鎮靈工市場,在最近一個月的運營期間已經幫助超過800位求職者成功上崗,累計輔助就業并完成發薪超過1600余次。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教育水平的提升,很多青年人對于靈工有著更高的期待,他們不僅需要一份生存的工作,更是一份能夠提升技能、社會交往能力的社會實踐?!拔蚁M幢闶羌媛氁彩瞧蚣夹g類的,不想單純是為了賺錢,希望可以收獲賺錢以外的社會經驗的增長?!蓖ㄟ^搜索平臺推薦工作,我們發現,工作類型多是短暫的、計件的、低技能的,靈工找工作類似“接活兒”,干完一單算一單。但對于正處于職業成長期的青年人來說,低技能、重復性的兼職并非長久之計,未來,大部分青年人傾向于未來找尋有專業技能培訓、且技術性較高的工作,這也就對靈工平臺的工作的細分和職業化、專業化提出了進一步的期許。比如,靈工崗位可以更加分層和垂直化,按照崗位和技能需求對外發布招聘,政府部門和用工企業可以據此聯合推出職業技能孵化營,培育靈工青年的崗位技能,挖掘靈工的可持續職業成長性,從短期過渡靈工向可持續的技能型人才發展。
技術帶來的流動:從線下到線上,從城市到鄉村
“我可以選擇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工作,不必拘泥在固定場所”
安吉DNA游民基地在一片白茶園里。透過聯合辦公空間,我看到了四月份獨屬于這里的忙碌,田間的茶農在采茶,這里的青年靈工也在記錄和創造著他們的價值。小張每在上海一周,就要來安吉鄉村補兩周。在上海廣告公司摸爬滾打一年多的小張目前是一位自媒體博主,她通過線上社群的方式,分享職業經驗和職業轉型,依靠商業撰稿、品牌文案策劃、社群運營等養活自己。
在安吉,隨處可見的是靈工們搬著電腦穿梭于各個空間,臨時聚合的聯合辦公場景隨處可見。與嘉善在地化的“附近”靈工不一樣,安吉DNA公社的靈活就業們創造了屬于自己的附近,即他們不必囿于“朝九晚五”的時間和固定的“格子間”,依托表達能力、文字能力、創意策劃能力在自媒體平臺實現變現,他們從線下游到了線上開啟了平臺創作式的工作。此類靈工在互聯網平臺中的工作有更強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不需要依賴“招工需求”來工作。
線上社交平臺的發展為靈活就業提供了內容創作的生態,比如小紅書、微博、抖音、公眾號等。一部手機或者一臺電腦就可以以低成本的方式實現遠程工作。對于數字工具的高敏度是這部分靈活就業的超能力,我們發現即便是同一個內容在不同平臺也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靶〖t書的曝光量更大,更適合發布圖文類型的內容,抖音則適合發布視頻,公眾號的受眾粘性最大,同時也最難漲粉,適合養成思路運營”(小張,自媒體博主)。社交平臺聚合的屬性,讓靈工發現可持續的商機。社群運營的門東東在分析各個平臺之后,她認為社群的思路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資源價值的交換不在于即時短暫的商單成交,而是“同質化人群養成系”的思路。
“我們會做一些線上的內容分享,一開始有一個插畫師加入了我們,她會把每次的分享內容以快速插畫的形式免費分享給分享人,前幾次都是沒有錢的,但持續作品曝光讓她在我們社群接到了持續的商單?!保ㄩT東東,自媒體博主)數字平臺的互動設置(轉發、評論、點贊)與社群功能為靈工們提供了更多曝光的機會,服務的售賣與廣告盈利也不斷成為他們收入的一部分?!爸灰脚_不消失,這個游戲就不會崩盤,就是可持續的,能一直做下去”(媛媛,自媒體博主)
調研中發現,這部分靈活就業大部分有過北上廣一線城市的工作經驗,實現靈活、流動的工作方式后,他們對于大城市的依賴感逐漸降低?!拔腋杏X我在上班的時候,忙的基本沒有時間去享受上海大城市的資源便利,出門到一個地方至少要打出一個小時的富裕;不上班以后我也是每天在讀書、創作,甚至是不下樓,很多展覽、話劇也沒有時間看,但是我還要付出高房租、高生活成本支撐自己在這里生活?!保职?,自媒體博主)。
于是部分靈工開始嘗試游動到大城市周邊的生活成本較低,風景宜人的鄉鎮。以安吉為例,它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以當地的白茶為特色打造了ACDC共享空間(Anji Creative&Design Center),空間包括設計圖書館、多功能聯合辦公空間、創意實驗室、影音室、廚房等。圖書館藏書有1萬多冊,以外文設計、創意圖書為主;多功能辦公空間擁有兩個專業聯合辦公室室、可以進行論壇、講座、工作坊和創意展覽等。這里的居住空間分為6人間、4人間、2人間和1人間,每人每月的價格從440元到1960元不等,因此核算下來生活成本最多每人每月3500元,這樣的價格在一線城市的交通便利的地段連一個帶陽臺的單間都租不下來。相比于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觸不可及的生活資源,靈工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創意工作常常在與天南地北的人們的“閑聊”中悄然發生;而他們也帶動了鄉鎮的年輕化、激活了鄉村經濟。有些靈工甚至長期定居在安吉,其創意產品不僅通過線上發往全國各地,也在當地的創意集市進行售賣。
數字平臺為中介的創意勞動創造了空間流動性的工作模式。一方面降本增效的工作方式減輕了年輕人的生活成本和壓力。大城市的一間房成為工作的累贅,而實際對工作內容和個人價值造成了一定的折損,因此他們對固定的工作形式和穩定的居住地點的需求和歸屬逐漸消解,靈工的創意勞動較少的依托大型生產工具和固定的空間,反而他們期待在流動的空間中實現地理套利,激發創作靈感;另一方面,靈工的空間流動或許啟發了我們對城市周邊冗余鄉鎮空間的全新想象??招幕?、老齡化的鄉鎮或許可以依托當地特色產品打造成聚合靈工、滿足吃住一體化的創意空間。當一群不同職業、不存在競爭關系、無利害關系的數字游民聚合起來,形成一個合作而非博弈的友善關系的時候,不僅可以對空間和環境有所貢獻,也可以從中獲得支持。
社會生存能力加強:一專多能的超級個體
“我不懼怕和陌生人交流了”
“一個人,有時候就是一個團隊”
不論是何種形式的靈活就業,他們都需要較強的社會生存能力,這里的能力不只是涉及到工作技術的能力,還包括工作所需要的社會交往能力。受雇于獨立外包平臺的靈工小李,由于兼職了不同的工作領域,增加了他的社會經驗和社會交往的能力?!安煌ぷ鲿佑|不同的人,接觸人多了,就變得喜歡和別人說話,逐漸開朗外向起來,越來越強大了?!币劳猩缃黄脚_創作的靈工需要發揮一技之長開展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首先,這部分靈工有賴以生存的核心技能(表達/寫作/繪畫/設計/程序開發),并且有過線下的工作經驗,在轉換為線上工作的方式之后,之前的核心能力順理成章遷移到了線上,并持續地增強。比如小張在做自媒體博主之前一直在廣告公司里工作,良好的文案能力與創意能力讓她沒有花費太大力氣完成了轉型?!耙驗槲乙郧熬褪窃趶V告公司工作,一直給品牌寫文案,還做一些新媒體運營,給他們寫方案,所以我就很早就知道這些該怎么做”(小張,自媒體博主)。同樣的情況還有插畫師百里,她在成為靈活就業之前是一名美術老師,優秀的繪畫能力是百里的核心技能,靈工之后的她依托繪畫能力可以接到源源不斷的商單?!捌鋵嵨野l現基本上就是線下的能力遷移到線上,且線上實現起來更容易了,上個月我就太拼了,一直在工作,未來我要挑選接單?!保ò倮?,插畫師)。
此外,除了核心的專業能力之外,靈活就業普遍是自雇者,需要全權負責工作流程,包括創意策劃、內容生產、分發、推廣等。他們要敏銳地洞察市場并對之快速響應,不少自媒體博主需要對接商家公關和社群用戶,還要維護運營線上社群,所以溝通能力、運營能力、社交能力是他們必不可少的技能?!懊恳粋€做自媒體的人你最終都會發現,你做的永遠不僅僅是內容,你還要跟你線下的一些會員、商家、PR他們溝通,這種溝通是我覺得是最有意思的,我也是在這個過程不斷學習,我會看什么點會是他們急躁的,那也許就是我談判的空間?!保ㄦ骆?,小紅書博主)創意勞動者們一專多能的背后是超強的學習能力,根據調研,大部分靈活就業是重度知識付費用戶,他們較為適應數字文化編織的學習模式,會想方設法尋找到更多的學習資源和機會。比如插畫師百里就是一個典型的重度知識付費用戶,她最近在學習AI繪畫,人工智能的發展讓她覺得需要學習新的技術來更好地完成專業工作?!拔易罱诋婣I,大眾認為可能是很簡單,我一般對于新的技術我都會去學,舊的一些傳統的我也很喜歡,我也在探索,我就是想搞清楚是什么,所以我就去報課”(百里,插畫師)
不僅如此,互聯網平臺因為其社交性和虛擬性,給靈活就業們提供了能更好發揮能力的空間?!拔矣X得我在線上好像更能放得開一些,能更好地交流”(百里,插畫師),小張也表示,自己在線下是個比較社恐的人,但在線上會更加活潑,她也經常在微信群聊或者騰訊會議等平臺上開展自己的社群分享與課程服務。
成為了一專多能的多面手后,靈活就業的個體化技能持續增強,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小型的、可移動的公司。但是,個人化的技能可能面臨的是規?;蟮膫€體鏈接能力、效能不足等問題。通常而言,社會的優質資源往往會傾向于向有組織、成體系的系統傾斜,這部分靈活就業未來是實現個體創業還是重返組織才能做到能力與資源的可持續是值得繼續觀察的。
自我監測職業壽命:對自身愿景的認知與把握
“不想成為老板喜歡的人,我想成為我自己”
于青年人而言,工作成為自我成長和價值實現的一把鑰匙。靈工的工作也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小李既是一位醫護工作者,也會業余時間做服務;插畫師百里除了插畫師外,還是播客的主理人;小張既是自媒體博主,也是一位品牌策劃寫手;媛媛兼顧旅行作家、小紅書博主以及旅行團的領隊。依托社交媒體工作的靈工,工作具有較高的自主性。他們因為已經不再受傳統企業內科層制崗位職責的限制,工作的任務量也基本可以由自己決定,更加靈活機動。比如,插畫師百里一直在探索適合自己的工作內容,她期待能夠創作體現自己價值觀的插畫作品,而不是僅僅只做別人的創作工具?!拔椰F在不想接那么多單子,是因為我不想只做一雙手。我覺得就是畫再好的東西,我表達的也是你們的觀點,現在是我的迷茫期,我想要表達什么呢,我想要做什么呢,我仍然在思考自己想過什么樣的人生,未來是怎樣的,我想表達什么”(百里,插畫師)。媛媛也表示,“我比較看重工作的自主性,可以根據我的需求和特質有商量空間的,然后比如說博主我不想接你的廣告我就不接”。(媛媛,小紅書博主)。此外,這部分靈工的具有進入工作時間的靈活性,這與“朝九晚五”的線性時間序列,以及因加班而導致的“996”和“007”的被動工作時間完全不同,他們自主選擇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點,不再受困于固定上班時間,依據當天具體安排來決定工作時間?!坝谢钗铱赡芫妥约航o自己安排。但大部分我比較看有效工作時間,我有效工作時間就三四個小時。我現在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走,也完全可以做到不焦慮,比如我今天我就沒更新,我也沒有給自己定目標那么嚴格,自己沒有KPI,我不卷的”(小張,自媒體博主)
正是基于這樣的高自主性和靈活性的工作模式,靈活就業獲得一種以自我視角監測工作進展和職業壽命的主觀能動性。小李感受到周末兼職最快樂的時刻是一種人間的煙火氣和熱氣騰騰的真實感??此茩C械、簡單的工作,更寶貴的是人和人的關系,他們在這種鏈接中發現了很多細小的舉止行為會潛移默化發生改變?!拔椰F在做的工作感覺少了一些意義感,好像誰都能做,但我的其他技能在不斷降低,比如交往能力,我不確定我能不能去做其他的事?!保ㄐ⊥?,公司職員)具有工作經驗的創意靈工也曾經因為工作性質和工作氛圍感到疲憊與不適,從而對自我認同產生懷疑。成為靈活就業之后,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在靈感工作中有了顯著提升?;谧陨淼膶ぷ骱妥晕业脑妇?,他們更愿意選擇有趣、有成就感、有挑戰性以及能更好的展現自我的工作。插畫師百里此前是一名教師,看似穩定、按部就班的工作并沒有為她實現自我價值提供窗口,而缺乏挑戰性的任務則讓她逐漸喪失工作的斗志,找不到自我在工作中存續的方式。靈活就業之后,自由的工作方式給予了她探索世界的機會與動力,也成為了她認知自我的能量來源。
小張在靈活就業之前有四次裸辭的經歷,在四次工作中,她不分晝夜地加班,身體也因此出現了問題,但是工具人化地被對待讓她開始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霸诼殘隼?,在那個框架和模式下,你只會想成為老板喜歡的人,你不會想成為你自己”(小張,自媒體創作者)。由此,她選擇離開職場,探索適合自己的工作形式,成為了一名自媒體創作者。在自媒體創作工作中,她接收到了許多來自外界的贊許,這是原來的工作無法體驗到的滿足與快樂?!拔野l現本來就是做之前大家都告訴你什么自媒體很難會有很多人罵你,但是我發現完全不是,會有好多人夸你。這是我在之前的工作中完全沒沒有感受過的,就你做什么都夸你,然后我還做線下活動,做線上社群,大家都夸你,大家會一邊給你付費,一邊說謝謝你”(小張,自媒體創作者)
我們看到了一種工作評價體系的轉變:當代年輕人的工作評價從外在社會價值的評價轉向了內在自我監測。這種持續力在于,他們在工作中有時刻說服自己的能力,而并非通過跳槽和擺爛的方式規避工作中的倦怠。社會對于青年人的職業規訓讓大部分年輕人通過學歷找到了一份看似體面的工作,這套體系以“逃離辛苦勞作,走向體面人生”為終極誘惑,但是工作和實際的知識儲備、執行力、理解力并非成正比,只是符合雇主對于體面工作人所具備的中產階級品德的期待和要求,而進入工作之后的技能增長和職業成長性和他們所受到教育的認知呈現出斷層。靈活就業的靈活掌握時間、自主決定工作進退的模式讓他們感受到從失控到掌控感的回歸,自我監測體系下的他們也逐漸擺脫了“工作穩定論”,對工作問題處理,工作倦怠的分析、以及自我能力的匹配讓他們時刻處于與時俱進的學習和成長狀態。此外,創意類的靈工會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志趣相投網民們的贊同,這種正向的回饋給了他們繼續試錯的勇氣,也讓他們堅定了探索工作多種可能性的選擇。
結語
靈活就業昭示了一種全新的工作模式:短期的合同制代替了穩定的契約制,工作選擇的自主性、靈活性代替了傳統雇傭關系被動性、壓抑性。數字技術為靈活就業的靈活性、自主性的新型工作模式打開了想象的空間和現實的可能。我們需要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具備一定高水平教育水準的年輕人開始嘗試靈工的工作方式,但是不穩定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精確,競爭也擴大到了一定的規模。高度的靈活與自主并不是絕對的自由,靈活就業往往也會不自覺陷入規則中。支離破碎的工作和與日俱增的零散化工作模式正在侵蝕標準的雇傭關系,在過去被視為正規工作或者標準工作的活動,可以通過平臺中介繞過保護工作條件的規則、標準和傳統。部分接活兒的靈工需要默認接受平臺提供的合同,很多工作的保障性和成長性并不高,只是一種變相消磨時間的任務;而社交平臺靈工的收入來源依賴用戶或者商家,需要根據市場規則和甲方需求創作內容,才能獲得收益。并且,部分自媒體創作者需要適應新媒體平臺內的隱性要求,關注發布內容的主題、時間點和話語表達方式,甚至需要加入社群,完成平臺的任務等。那么靈活就業的出現或許可以成為新興職業形式的探索視角,是多重職業的一種體驗或者一個可以調試的中介過程,而一定僅僅視為個人職業的終點。
隨著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就業市場供大于求,大量年輕人因找不到工作,而流入了輕體力勞動市場;而對于部分打工人,工作不僅是解決物質貧困的鑰匙,本身呈現出的意義貧困也成為阻礙其職業可持續的絆腳石。數字經濟的發展為青年就業提供了突破口,互聯網平臺及數字工具為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與資源,使得部分青年開始脫離傳統工作場域,轉向網絡平臺就業的蓄水池?;ヂ摼W技術的發展,打破了時空邊界,延伸了工作場域,以彈性和靈活的工作方式吸引了大批工作者。同時,網絡平臺的發展強調了去中心化屬性,打破了傳統職場中的層級化架構,靈活的組織形式也為青年群體提供了工作機會與資源。一般來說,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工作的群體被稱作“靈工群體”,即靈活就業,也有被稱作“數字靈工”。近年來,越來越多年輕人成為了這個群體中的一員。
研究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部勞動力交易的三分之一將以數字平臺為中介。全球范圍內通過平臺找到工作的人估計超過7000萬。受惠于在線人才平臺的人數將達到5.4億。多達2.3億的人可以通過平臺更快地找到新工作,從而縮短失業時間;2億不活躍的或者兼職工作的人員可以通過自由職業平臺獲得額外的工作機會。多達6000萬人可以找到更適合其技能或者偏好的工作。
根據平臺性質差異,本研究的靈活就業群體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依托于獨立外包的平臺工作的靈工。即平臺把固定資本、維護資本、培訓和勞動力外包出去,通過自身的資源撬動外部資源實現效率最優化,雇主通過在平臺上發布工作或者任務找尋臨時的雇員,比如平面設計師、P圖師、攝影師等。工作具有地理鄰近性、碎片化、臨時性等特點;二是依托社交平臺的工作的靈工,他們主要生產文化創意內容和服務,從事領域涉及文化教育、游戲、時尚、網絡文學等行業,其工作是通過一技之長生產優質創意內容,既獲得收益,也實現了自我價值。比如自媒體創作者、網絡作家、短視頻博主、互聯網營銷師等。工作具有地理脫嵌、自主性、高自我認同等特點。
在前期調研中,我們發現即便有工作的青年人,也會借助平臺承接其他的副業,而部分年輕人在副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能夠反哺主業甚至生活時,他們會辭掉主業,專職通過平臺工作。而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數字平臺的工作讓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的邊界逐漸融合,也讓他們在工作中不斷和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對話。那么,靈活就業是一群什么樣的人?他們有什么特點?數字技術如何為他們的工作創造便利?他們是否在進行靈活工作的同時找到了自我認同?作為一種新興的工作,與傳統工作相比,它的職業內涵是否存在可持續性?帶著這些疑問,中國社科院新聞傳播研究所牛天老師團隊前往浙江杭州、安吉DNA數字游民社區、嘉善等地進行了田野調查。
一站式的資源聚合:激活“附近”的靈工
“我利用業余時間在附近找到合適的兼職”
“工作日上班,周末打個靈工”或許成為當今年輕人工作潮流。數字平臺激活了青年人“附近的工作”。嘉善零工小程序依托微信,讓青年人實現了周末也可以打一份靈工的可能。搜索“嘉善零工”,打開頁面后,通過首頁推薦就可以搜索篩選離自己近的工作?!白畲蟊憷褪枪ぷ鲘徫豢梢愿鶕易约鹤〉牡胤竭x擇,很多工作在待遇還可以的情況下,還可以包兩頓飯?!保ㄐ±?,大學生)小李通過小程序的推薦,在周末時間找到了兼職,這不僅讓給補貼了學費,還得到了社會實踐的鍛煉機會。學平面設計的徐可畢業后回到了老家,通過小程序找到了兼職——在影音店P圖。他通過兼職每月可以多賺兩三千,加上主職的六千左右的收入,總收入可以達到將近一萬塊錢。這在當地來說,已經算是可觀的收入了。不同的靈工體驗豐富了青年人的業余生活并積累了一些積蓄,也讓他成為了有成就感的斜杠青年。
這種獨立外包型的平臺靈工小程序也為雇主和工作需求搭建了數字基礎,它不僅直接鏈接了勞動市場上的供求關系,也賦能了人們的閑暇時間,激活了附近的勞動場域,是一種匯聚勞動力供求的數字工具。其中,平臺上的大部分工作具有地理束縛性,即在特定的地點完成工作,也正是因為地理束縛的特質激活了地理鄰近性的工作需求將賦閑的勞動力整合起來,青年人打開了閑暇時間新方式,開啟了斜杠靈工生涯。
一個可信賴有保障的線上工作是年輕人最大的顧慮?!笆遣皇怯醒航鸷涂坼X風險”“是不是會即時結算”“會不會有保險”是青年人對于平臺工作的疑慮。嘉善零工小程序中綁定了微工卡,靈工的每一個環節,包括線上簽約,上工打卡,下班后工資的實時到賬。不同于傳統的招工信息網站,用工企業在平臺發布職位信息并招聘成功后,都需要預先存一筆工資款,用于靈工者報酬的實時發放,“我覺得對我來說最重要一點就是不用自己先墊付錢,有的崗位是老板怕你跑了,先讓你押金,做的好才有錢拿,這樣的風險太大了,而且平臺上提現工資到賬比較快,這是我感覺比較滿意的,因為這讓本來就充滿不確定的工作有了即時兌現的可能?!保ㄐ±?,大學生)微工卡工具箱還為靈工提供一份日結保險,保鮮期為一天,精準匹配靈工的保障問題。這種打卡、日結、保障一站式服務成為青年人工作的安心丸,讓更多青年人愿意嘗試并接受“打靈工、做兼職”這種工作方式。
就業形勢困難和大城市的高生活成本,讓很多年輕人返鄉工作。嘉善隸屬浙江省嘉興市,處于上海和杭州之間,交通便捷,這里的自然風光秀麗,房價低廉,生活節奏緩慢,而近幾年的新興產業持續擴大。2022年全縣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30.9%、16.7%、23.4%和24.0%,增速均居全市前列。新產品快速增長,202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26.2%,新產品產值率69.0%。這些都成為年輕人返鄉工作的重要因素。嘉善零工小程序的勾連了數字經濟下新型產業的崗位需求和勞動力持續增長的關系,這也得益于當地政府的扶持。人社部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借助第三方運營,打造了嘉善用功平臺,對用工、務工、保障進行全程的監督管理。嘉善零工小程序目前累計入駐企業達到400多家,其中最近開始試點的西塘鎮靈工市場,在最近一個月的運營期間已經幫助超過800位求職者成功上崗,累計輔助就業并完成發薪超過1600余次。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教育水平的提升,很多青年人對于靈工有著更高的期待,他們不僅需要一份生存的工作,更是一份能夠提升技能、社會交往能力的社會實踐?!拔蚁M幢闶羌媛氁彩瞧蚣夹g類的,不想單純是為了賺錢,希望可以收獲賺錢以外的社會經驗的增長?!蓖ㄟ^搜索平臺推薦工作,我們發現,工作類型多是短暫的、計件的、低技能的,靈工找工作類似“接活兒”,干完一單算一單。但對于正處于職業成長期的青年人來說,低技能、重復性的兼職并非長久之計,未來,大部分青年人傾向于未來找尋有專業技能培訓、且技術性較高的工作,這也就對靈工平臺的工作的細分和職業化、專業化提出了進一步的期許。比如,靈工崗位可以更加分層和垂直化,按照崗位和技能需求對外發布招聘,政府部門和用工企業可以據此聯合推出職業技能孵化營,培育靈工青年的崗位技能,挖掘靈工的可持續職業成長性,從短期過渡靈工向可持續的技能型人才發展。
技術帶來的流動:從線下到線上,從城市到鄉村
“我可以選擇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工作,不必拘泥在固定場所”
安吉DNA游民基地在一片白茶園里。透過聯合辦公空間,我看到了四月份獨屬于這里的忙碌,田間的茶農在采茶,這里的青年靈工也在記錄和創造著他們的價值。小張每在上海一周,就要來安吉鄉村補兩周。在上海廣告公司摸爬滾打一年多的小張目前是一位自媒體博主,她通過線上社群的方式,分享職業經驗和職業轉型,依靠商業撰稿、品牌文案策劃、社群運營等養活自己。
在安吉,隨處可見的是靈工們搬著電腦穿梭于各個空間,臨時聚合的聯合辦公場景隨處可見。與嘉善在地化的“附近”靈工不一樣,安吉DNA公社的靈活就業們創造了屬于自己的附近,即他們不必囿于“朝九晚五”的時間和固定的“格子間”,依托表達能力、文字能力、創意策劃能力在自媒體平臺實現變現,他們從線下游到了線上開啟了平臺創作式的工作。此類靈工在互聯網平臺中的工作有更強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不需要依賴“招工需求”來工作。
線上社交平臺的發展為靈活就業提供了內容創作的生態,比如小紅書、微博、抖音、公眾號等。一部手機或者一臺電腦就可以以低成本的方式實現遠程工作。對于數字工具的高敏度是這部分靈活就業的超能力,我們發現即便是同一個內容在不同平臺也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特點?!靶〖t書的曝光量更大,更適合發布圖文類型的內容,抖音則適合發布視頻,公眾號的受眾粘性最大,同時也最難漲粉,適合養成思路運營”(小張,自媒體博主)。社交平臺聚合的屬性,讓靈工發現可持續的商機。社群運營的門東東在分析各個平臺之后,她認為社群的思路和以往最大的不同是,資源價值的交換不在于即時短暫的商單成交,而是“同質化人群養成系”的思路。
“我們會做一些線上的內容分享,一開始有一個插畫師加入了我們,她會把每次的分享內容以快速插畫的形式免費分享給分享人,前幾次都是沒有錢的,但持續作品曝光讓她在我們社群接到了持續的商單?!保ㄩT東東,自媒體博主)數字平臺的互動設置(轉發、評論、點贊)與社群功能為靈工們提供了更多曝光的機會,服務的售賣與廣告盈利也不斷成為他們收入的一部分?!爸灰脚_不消失,這個游戲就不會崩盤,就是可持續的,能一直做下去”(媛媛,自媒體博主)
調研中發現,這部分靈活就業大部分有過北上廣一線城市的工作經驗,實現靈活、流動的工作方式后,他們對于大城市的依賴感逐漸降低?!拔腋杏X我在上班的時候,忙的基本沒有時間去享受上海大城市的資源便利,出門到一個地方至少要打出一個小時的富裕;不上班以后我也是每天在讀書、創作,甚至是不下樓,很多展覽、話劇也沒有時間看,但是我還要付出高房租、高生活成本支撐自己在這里生活?!保职?,自媒體博主)。
于是部分靈工開始嘗試游動到大城市周邊的生活成本較低,風景宜人的鄉鎮。以安吉為例,它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以當地的白茶為特色打造了ACDC共享空間(Anji Creative&Design Center),空間包括設計圖書館、多功能聯合辦公空間、創意實驗室、影音室、廚房等。圖書館藏書有1萬多冊,以外文設計、創意圖書為主;多功能辦公空間擁有兩個專業聯合辦公室室、可以進行論壇、講座、工作坊和創意展覽等。這里的居住空間分為6人間、4人間、2人間和1人間,每人每月的價格從440元到1960元不等,因此核算下來生活成本最多每人每月3500元,這樣的價格在一線城市的交通便利的地段連一個帶陽臺的單間都租不下來。相比于大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觸不可及的生活資源,靈工實現了降本增效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創意工作常常在與天南地北的人們的“閑聊”中悄然發生;而他們也帶動了鄉鎮的年輕化、激活了鄉村經濟。有些靈工甚至長期定居在安吉,其創意產品不僅通過線上發往全國各地,也在當地的創意集市進行售賣。
數字平臺為中介的創意勞動創造了空間流動性的工作模式。一方面降本增效的工作方式減輕了年輕人的生活成本和壓力。大城市的一間房成為工作的累贅,而實際對工作內容和個人價值造成了一定的折損,因此他們對固定的工作形式和穩定的居住地點的需求和歸屬逐漸消解,靈工的創意勞動較少的依托大型生產工具和固定的空間,反而他們期待在流動的空間中實現地理套利,激發創作靈感;另一方面,靈工的空間流動或許啟發了我們對城市周邊冗余鄉鎮空間的全新想象??招幕?、老齡化的鄉鎮或許可以依托當地特色產品打造成聚合靈工、滿足吃住一體化的創意空間。當一群不同職業、不存在競爭關系、無利害關系的數字游民聚合起來,形成一個合作而非博弈的友善關系的時候,不僅可以對空間和環境有所貢獻,也可以從中獲得支持。
社會生存能力加強:一專多能的超級個體
“我不懼怕和陌生人交流了”
“一個人,有時候就是一個團隊”
不論是何種形式的靈活就業,他們都需要較強的社會生存能力,這里的能力不只是涉及到工作技術的能力,還包括工作所需要的社會交往能力。受雇于獨立外包平臺的靈工小李,由于兼職了不同的工作領域,增加了他的社會經驗和社會交往的能力?!安煌ぷ鲿佑|不同的人,接觸人多了,就變得喜歡和別人說話,逐漸開朗外向起來,越來越強大了?!币劳猩缃黄脚_創作的靈工需要發揮一技之長開展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首先,這部分靈工有賴以生存的核心技能(表達/寫作/繪畫/設計/程序開發),并且有過線下的工作經驗,在轉換為線上工作的方式之后,之前的核心能力順理成章遷移到了線上,并持續地增強。比如小張在做自媒體博主之前一直在廣告公司里工作,良好的文案能力與創意能力讓她沒有花費太大力氣完成了轉型?!耙驗槲乙郧熬褪窃趶V告公司工作,一直給品牌寫文案,還做一些新媒體運營,給他們寫方案,所以我就很早就知道這些該怎么做”(小張,自媒體博主)。同樣的情況還有插畫師百里,她在成為靈活就業之前是一名美術老師,優秀的繪畫能力是百里的核心技能,靈工之后的她依托繪畫能力可以接到源源不斷的商單?!捌鋵嵨野l現基本上就是線下的能力遷移到線上,且線上實現起來更容易了,上個月我就太拼了,一直在工作,未來我要挑選接單?!保ò倮?,插畫師)。
此外,除了核心的專業能力之外,靈活就業普遍是自雇者,需要全權負責工作流程,包括創意策劃、內容生產、分發、推廣等。他們要敏銳地洞察市場并對之快速響應,不少自媒體博主需要對接商家公關和社群用戶,還要維護運營線上社群,所以溝通能力、運營能力、社交能力是他們必不可少的技能?!懊恳粋€做自媒體的人你最終都會發現,你做的永遠不僅僅是內容,你還要跟你線下的一些會員、商家、PR他們溝通,這種溝通是我覺得是最有意思的,我也是在這個過程不斷學習,我會看什么點會是他們急躁的,那也許就是我談判的空間?!保ㄦ骆?,小紅書博主)創意勞動者們一專多能的背后是超強的學習能力,根據調研,大部分靈活就業是重度知識付費用戶,他們較為適應數字文化編織的學習模式,會想方設法尋找到更多的學習資源和機會。比如插畫師百里就是一個典型的重度知識付費用戶,她最近在學習AI繪畫,人工智能的發展讓她覺得需要學習新的技術來更好地完成專業工作?!拔易罱诋婣I,大眾認為可能是很簡單,我一般對于新的技術我都會去學,舊的一些傳統的我也很喜歡,我也在探索,我就是想搞清楚是什么,所以我就去報課”(百里,插畫師)
不僅如此,互聯網平臺因為其社交性和虛擬性,給靈活就業們提供了能更好發揮能力的空間?!拔矣X得我在線上好像更能放得開一些,能更好地交流”(百里,插畫師),小張也表示,自己在線下是個比較社恐的人,但在線上會更加活潑,她也經常在微信群聊或者騰訊會議等平臺上開展自己的社群分享與課程服務。
成為了一專多能的多面手后,靈活就業的個體化技能持續增強,每個人都成為了一個小型的、可移動的公司。但是,個人化的技能可能面臨的是規?;蟮膫€體鏈接能力、效能不足等問題。通常而言,社會的優質資源往往會傾向于向有組織、成體系的系統傾斜,這部分靈活就業未來是實現個體創業還是重返組織才能做到能力與資源的可持續是值得繼續觀察的。
自我監測職業壽命:對自身愿景的認知與把握
“不想成為老板喜歡的人,我想成為我自己”
于青年人而言,工作成為自我成長和價值實現的一把鑰匙。靈工的工作也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小李既是一位醫護工作者,也會業余時間做服務;插畫師百里除了插畫師外,還是播客的主理人;小張既是自媒體博主,也是一位品牌策劃寫手;媛媛兼顧旅行作家、小紅書博主以及旅行團的領隊。依托社交媒體工作的靈工,工作具有較高的自主性。他們因為已經不再受傳統企業內科層制崗位職責的限制,工作的任務量也基本可以由自己決定,更加靈活機動。比如,插畫師百里一直在探索適合自己的工作內容,她期待能夠創作體現自己價值觀的插畫作品,而不是僅僅只做別人的創作工具?!拔椰F在不想接那么多單子,是因為我不想只做一雙手。我覺得就是畫再好的東西,我表達的也是你們的觀點,現在是我的迷茫期,我想要表達什么呢,我想要做什么呢,我仍然在思考自己想過什么樣的人生,未來是怎樣的,我想表達什么”(百里,插畫師)。媛媛也表示,“我比較看重工作的自主性,可以根據我的需求和特質有商量空間的,然后比如說博主我不想接你的廣告我就不接”。(媛媛,小紅書博主)。此外,這部分靈工的具有進入工作時間的靈活性,這與“朝九晚五”的線性時間序列,以及因加班而導致的“996”和“007”的被動工作時間完全不同,他們自主選擇開始和結束的時間點,不再受困于固定上班時間,依據當天具體安排來決定工作時間?!坝谢钗铱赡芫妥约航o自己安排。但大部分我比較看有效工作時間,我有效工作時間就三四個小時。我現在完全按照自己的節奏走,也完全可以做到不焦慮,比如我今天我就沒更新,我也沒有給自己定目標那么嚴格,自己沒有KPI,我不卷的”(小張,自媒體博主)
正是基于這樣的高自主性和靈活性的工作模式,靈活就業獲得一種以自我視角監測工作進展和職業壽命的主觀能動性。小李感受到周末兼職最快樂的時刻是一種人間的煙火氣和熱氣騰騰的真實感??此茩C械、簡單的工作,更寶貴的是人和人的關系,他們在這種鏈接中發現了很多細小的舉止行為會潛移默化發生改變?!拔椰F在做的工作感覺少了一些意義感,好像誰都能做,但我的其他技能在不斷降低,比如交往能力,我不確定我能不能去做其他的事?!保ㄐ⊥?,公司職員)具有工作經驗的創意靈工也曾經因為工作性質和工作氛圍感到疲憊與不適,從而對自我認同產生懷疑。成為靈活就業之后,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在靈感工作中有了顯著提升?;谧陨淼膶ぷ骱妥晕业脑妇?,他們更愿意選擇有趣、有成就感、有挑戰性以及能更好的展現自我的工作。插畫師百里此前是一名教師,看似穩定、按部就班的工作并沒有為她實現自我價值提供窗口,而缺乏挑戰性的任務則讓她逐漸喪失工作的斗志,找不到自我在工作中存續的方式。靈活就業之后,自由的工作方式給予了她探索世界的機會與動力,也成為了她認知自我的能量來源。
小張在靈活就業之前有四次裸辭的經歷,在四次工作中,她不分晝夜地加班,身體也因此出現了問題,但是工具人化地被對待讓她開始對自我能力產生懷疑?!霸诼殘隼?,在那個框架和模式下,你只會想成為老板喜歡的人,你不會想成為你自己”(小張,自媒體創作者)。由此,她選擇離開職場,探索適合自己的工作形式,成為了一名自媒體創作者。在自媒體創作工作中,她接收到了許多來自外界的贊許,這是原來的工作無法體驗到的滿足與快樂?!拔野l現本來就是做之前大家都告訴你什么自媒體很難會有很多人罵你,但是我發現完全不是,會有好多人夸你。這是我在之前的工作中完全沒沒有感受過的,就你做什么都夸你,然后我還做線下活動,做線上社群,大家都夸你,大家會一邊給你付費,一邊說謝謝你”(小張,自媒體創作者)
我們看到了一種工作評價體系的轉變:當代年輕人的工作評價從外在社會價值的評價轉向了內在自我監測。這種持續力在于,他們在工作中有時刻說服自己的能力,而并非通過跳槽和擺爛的方式規避工作中的倦怠。社會對于青年人的職業規訓讓大部分年輕人通過學歷找到了一份看似體面的工作,這套體系以“逃離辛苦勞作,走向體面人生”為終極誘惑,但是工作和實際的知識儲備、執行力、理解力并非成正比,只是符合雇主對于體面工作人所具備的中產階級品德的期待和要求,而進入工作之后的技能增長和職業成長性和他們所受到教育的認知呈現出斷層。靈活就業的靈活掌握時間、自主決定工作進退的模式讓他們感受到從失控到掌控感的回歸,自我監測體系下的他們也逐漸擺脫了“工作穩定論”,對工作問題處理,工作倦怠的分析、以及自我能力的匹配讓他們時刻處于與時俱進的學習和成長狀態。此外,創意類的靈工會通過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工作方式,得到了志趣相投網民們的贊同,這種正向的回饋給了他們繼續試錯的勇氣,也讓他們堅定了探索工作多種可能性的選擇。
結語
靈活就業昭示了一種全新的工作模式:短期的合同制代替了穩定的契約制,工作選擇的自主性、靈活性代替了傳統雇傭關系被動性、壓抑性。數字技術為靈活就業的靈活性、自主性的新型工作模式打開了想象的空間和現實的可能。我們需要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具備一定高水平教育水準的年輕人開始嘗試靈工的工作方式,但是不穩定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精確,競爭也擴大到了一定的規模。高度的靈活與自主并不是絕對的自由,靈活就業往往也會不自覺陷入規則中。支離破碎的工作和與日俱增的零散化工作模式正在侵蝕標準的雇傭關系,在過去被視為正規工作或者標準工作的活動,可以通過平臺中介繞過保護工作條件的規則、標準和傳統。部分接活兒的靈工需要默認接受平臺提供的合同,很多工作的保障性和成長性并不高,只是一種變相消磨時間的任務;而社交平臺靈工的收入來源依賴用戶或者商家,需要根據市場規則和甲方需求創作內容,才能獲得收益。并且,部分自媒體創作者需要適應新媒體平臺內的隱性要求,關注發布內容的主題、時間點和話語表達方式,甚至需要加入社群,完成平臺的任務等。那么靈活就業的出現或許可以成為新興職業形式的探索視角,是多重職業的一種體驗或者一個可以調試的中介過程,而一定僅僅視為個人職業的終點。